紅網長沙9月27日訊(記者 易徵洋 通訊員 彭萍 彭璐)近日,湖南省冷水江市金竹山鎮餘平桂一家三代11人患腸癌,其中已有4人死亡的消息,讓人們對其惋惜關註之餘,也對腸癌有了更新的認識。腸癌前期有哪些癥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今天,湖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年會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對大腸癌防治作學術交流,也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權威解答。會上同時成立湖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湖南省腫瘤醫院腸道外科主任江勃年當選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腸癌成為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
  
  江勃年介紹,大腸癌是全世界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全球大腸癌每年新增病例超過100萬。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2005年大腸癌發病數和死亡數分別達17.2萬和9.9萬,嚴重危害居民健康,給社會經濟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
  我國初診的大腸癌以中晚期為主,中晚期結腸癌需要在術前和術後輔助化療,而中晚期的直腸癌需要術前的同步放化療和術後的輔助化療,提高手術切除率、保肛率和降低遠處轉移發生率,因此包涵外科、放療科和化療科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方式(MDT團隊)在大腸癌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大腸癌肝轉移五年 生存率達三至四成
  
  大腸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配合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的快速發展,開展了腹腔鏡下大腸癌根治術,在減少病人創傷的同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根治效果。
  目前,大腸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肝肺轉移。採取術前新輔助化療聯合西妥昔單抗或貝伐單抗等靶向治療使潛在可切除轉移竈轉化為可手術切除,同期或分期切除結直腸病竈和肝轉移竈,術後再輔助化療和靶向治療,使大腸癌肝轉移的五年生存率由8%提高到30-40%。對大腸癌肺轉移採取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射頻消融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五年生存率也得到明顯提高。
  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或是腸癌早期信號
  
  對於大腸癌發生的原因,江勃年表示,目前還未有準確說法。但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都是該病的高危人群,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則可能就是大腸癌的早期信號。
  江勃年建議,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因為高脂肪、高動物類蛋白飲食一方面刺激膽汁分泌,腸道內膽汁量增加,膽汁中主要含有膽酸和膽固醇,故糞便中膽酸和膽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該類飲食可導致大腸腔內內容物(俗稱糞汁)中梭形芽孢桿菌生長活躍,該種細菌作用於膽酸和膽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飽和多環烴類物質。”
  此外,還應積極防治腸道疾病。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應進行及時治療。  (原標題:大腸癌成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 便秘腹瀉交替需警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n95znufh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